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信息发布者:QJZ15373197060
    2019-03-02 10:27:46   转载

    编者按:党建引领,产业为根,结对帮扶,收益带贫……脱贫攻坚期的河北省邢台市,干群同心战贫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本期“扶贫看台”,让我们看看燕赵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2017年8月临城县皇迷村万亩荒山变绿岭,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核桃,苹果种植让群众脱贫增收

           “俺这3亩多薄皮核桃,每年都能挣到2 万块以上呢!”最近,在河北省临城县郝庄镇李家村的核桃园里,看着自家丰收的核桃装上收购商的运输车,花甲之年的种植户田东城笑容满面。

           这是河北省临城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大力帮扶下,临城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发展大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

           资金入股:贫困群众当股东

           如何使贫困人口脱贫后不再返贫?临城县积极探索长效扶贫机制。

           2014 年,东牟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村党支部组织动员贫困户成立了牟龙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邢台润涛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养羊。村民家里的玉米秸秆也有了出路,都送到这个“自家”的公司做青储饲料。

           “用扶贫款入股,一年分红480元!”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战星说起村口“自家”的公司头头是道。据介绍,该村将每个贫困户的6000元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参与公司经营,公司提供养殖场所、托养和技术支持,统一管理,定期向贫困户通报生产经营情况。东牟村通过协调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里符合条件的14 户贫困户免费安装屋顶分布式电站,每户年平均可实现收益6000元。同时,临城协鑫光伏发电有限公司28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部分落户在东牟村,其中扶贫电站8兆瓦,覆盖全县800户贫困户,每户年收益3000元,持续受益20年。

           临城县副县长张平全介绍,立足于全县山场面积大、日照资源丰富的优势,临城县引进一批光伏企业,以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实施资产收益分配。目前,已建成4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2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635 户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带动5169户贫困户脱贫。

           集中开发:荒山秃岭披绿装

           驱车沿着五龙山的盘山路蜿蜒而行,只见层层梯田里的果树已然成林,偶有柴鸡在林间悠闲觅食。

           看着五龙山一步步变为“花果山”,该县郝庄镇皇迷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朝特有成就感。几年前,皇迷村还是落后村,对山体的过度开采,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2011年,临城关闭了山上的采矿点,皇迷村迎来发展拐点。痛定思痛,该村决定整合资源集中开发荒山,从靠山吃山向护山养山转变。

           “整合资源并不容易,争议焦点在于村里拿到的800万元尾矿治理补偿款。好多村民要求把补偿款直接分发到户。发钱大伙儿都省事儿,可这是一锤子买卖,不合算。”王振朝告诉记者,“我思来想去,主动将自家山地交给村里,又发动干部带头,村民们渐渐被感动,这才开始主动参与治山。”

           山顶一处果园里,几个穿着厚棉衣的村民正在挖沟、浇水、施肥。“我在锞源公司当果木管护工3年了,越干越觉得山上种树学问大。啥时冬灌?怎么施肥?不能蛮干,一切得按照技术章程来。”60岁的村民王金平说。

           “荒山开发光靠热情可不行,必须走专业化、市场化道路。”王振朝说,村里引进一家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锞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生产、经营、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雇佣200 多名村民通过技术培训上了岗,还请了3个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技术指导。“去年,核桃、板栗已经挂果,有了收成。”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临城在山区、丘陵、平原等区域大力推广综合开发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山场等入股当股东,种植核桃、苹果、寿桃、小杂粮等,并将上级扶贫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群众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形成“户户有项目、村村有产业、乡乡有特色”的精准扶贫格局,带动全县近万人脱贫致富。

           龙头带动:百姓腰包鼓起来

           沿临城县城的省道一路向北,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核桃树映入眼帘。据介绍,临城大片的荒山野岗大部分都种上了核桃树。荒岗种核桃既不占农田,又增加了绿化面积,成为一举多得的特色脱贫产业。而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绿岭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

           1999 年,响应县里治理“四荒”号召,在外发展的高胜福辞去公职返乡创业。他集资300多万元,承包了3500亩荒山种植核桃,成立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临城荒山有60多万亩,如果能够治理,对于20万人口的县城来说,相当于每人增加3亩地。”通过不断发展,绿岭公司形成直营销售、渠道销售、网络销售“三驾马车”闯市场的格局,临城薄皮核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绿岭公司的成功实践带动了周围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绿岭公司通过向贫困群众低价提供苗木、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以高于市场价回收合格核桃原果等方式,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小核桃很快为山区农民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前年核桃进入盛果期,村里人均收入由过去1000元左右涨到8000多元。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去年我们又种了200亩绿岭核桃苗。”郝庄镇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阳,指着村东一片田地里新种的核桃苗说。李家村是个山多地少的山区村,2011年,他们将村集体3000多亩山地种上了绿岭公司提供的核桃苗,分给村民管护,收入按照集体、个人三七分。

            在绿岭公司的带动下,截至2018年10月,临城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5.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核桃树”目标。全县85个村、2000多贫困户,靠着种薄皮核桃人均增收3000多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