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临城县打赢脱贫工作——2017

    信息发布者:QJZ15373197060
    2019-02-28 14:42:18   转载

    刺槐头,板栗腰,苹果核桃占山脚,药材花生林间种。”

      初秋的太行山东麓,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眼前的河北临城县,满山葱郁,谁能想到,它建于荒石乱岗之上。

      河北临城县“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贫困人口7.24万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荒山秃岭变身绿色银行,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

      “核心在坚持党建领航。”打了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战,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感触颇深。临城县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带头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借船出海 抱团聚合力

      “他们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三金’农民。”申建华是县开发办驻临城镇东台村的第一书记,说起帮扶贫困户的生活,他的语气便欢快起来。“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日子越过越红火。”

      驻村伊始,他就认识到抓脱贫必须抓党建。村里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村民代表会,集思广益确定脱贫思路。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石槽山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全部贫困户以土地折资入股,实行每亩700元保底收益+分红+薪金模式。2016年合作社实现收入近百万元,兑付村民工资15万元,发放保底收益49万元。

      各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是引领和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临城县坚持县委书记抓总,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将县四大班子党员干部全部分解下去,重新分工,带头落实“三包三帮带”责任。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该县组织100多名县乡干部驻村帮扶,与国家、省、市帮扶部门一起实现四级全覆盖式扶贫,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借船出海,党建领航,多方帮扶力量拧成一股绳,聚成全县脱贫攻坚合力。这其中,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帮扶力量不容忽视。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定点帮扶临城以来,班子成员先后有16批41人次赴临城县调研和慰问,帮助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各类项目资金2.2亿余元,谋划推动火车站恢复运营、路网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30多个项目。同时,还选派优秀干部驻县挂职锻炼、驻村帮扶,每年为临城培训一批干部,大大提升了他们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绿岭”是党员高胜福在临城县一片砾石荒岗上率先发展起来的核桃产业品牌。如今,绿岭公司是临城县共享扶贫的“主力军”:带动全县发展薄皮核桃种植20万亩,涉及贫困村90%以上,贫困户6000多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临城县也拥有了“中国薄皮核桃之乡”的名片。

      “公司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排头兵,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在公司发展规划、企业宣传、市场开拓、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帮助支持。”绿岭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高胜福赞道。

    夯实堡垒 抓好主心骨

      “100亩苹果树每年可以挣70万元咧!”竖起手指头,赵庄乡围场村林果种植户魏贵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脸上笑开了花。就在几年前,他家还穷得叮当响,一家4口人仅靠不足1亩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生活好了,日子甜了,我从心底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魏贵生总念叨。2005年,村支部提出“让山场绿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口号,鼓励村民承包村内荒山种植果树。瞅准村里3年不用交承包费的优惠政策,魏贵生横下心,承包了100亩荒山,请专家学技术,种上苹果树,“贫困户”变成了“暴发户”。

      围场村的脱贫致富得益于村党组织这个“动力车头”。村支书胡金生是位“老先进”,在他的带领下,围场村1.3万亩荒山种上了优质核桃树、板栗树、红富士苹果树和黄芩、丹参等中药材。全村山场每年可创经济效益17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村级党组织是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临城县瞄准这个关键,因村而异,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鼓励和选派3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党员走上带富领富岗位。特别是在74个贫困村,配备优秀干部主抓脱贫工作。

      “只有村党组织‘领头羊’的作用发挥到位,才能保证帮扶政策落到实处。”临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连路说。

      去年,临城县对所有贫困村近300名村干部进行了体验式拓展培训。今年以来,又先后组织1100余名村干部赴山东省西霞口村、黑龙江省兴十四村等“小康村”和河北农大、成都村政学院、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培训基地培训。“经过培训,大家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增强了脱贫信心。”张连路说。

    探寻新路 找准攻坚点

      攥着480元钱,黑城乡东牟村村民赵占星微微松了一口气:“有余钱给娘买药了。”这480元是村里润涛畜牧养殖业扶贫项目给赵占星的分红款。

      40多岁的赵占星一直打光棍,与老母亲相守生活。为了照顾突然中风的母亲,他不得不放弃了建筑队的工作,在家靠种地维持生活。长年累月的医药费,压得赵占星直不起腰来,他被村里列入扶贫对象。

      “不是把扶贫款一发了之,而是变资金到户为利益到户。”东牟村党支部书记张的军说,村里的扶贫思路是找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建立起贫困户能够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效益的有效机制。

      东牟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共151户706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39户559人。2014年,为了脱贫,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牟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贫困户全部入社,探索“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邢台润涛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政府提供给每个贫困户的6000元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参与公司经营。公司提供养殖场所、托养和技术支持,统一管理、销售,每年以投入资金8%的比例进行分红,5年后参股的6000元资金仍属于贫困户。同时,该公司还从周边村按市场价收购青储玉米,农户亩产增收300元,并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

      “我们村‘家门口’的扶贫产业还有光伏发电项目,一年能分到3000多块钱。”赵占星高兴地介绍。东牟村与协鑫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沟通,村里符合条件的14户贫困户免费安装屋顶分布式电站,可持续收益20年。

      村党支部项目支持,企业运作,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反租倒包、资金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一套稳定的脱贫机制扎根发力。

      万亩核桃林葱翠养眼,土鸡大鹅树下悠闲觅食,各地游客观光采摘……告别“剥山皮、掏山洞”,临城县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产业扶贫的新路子。今年底,临城县将如期脱贫出列。(黄欢)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