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根据果树先定树型,剪掉垂枝、枯枝、盲枝、弱枝、病枝,留下生长旺盛的强枝,保持树体主从分明,在枝条的3至5片花芽处进行修剪,让枝条向四周伸展,这样才通风、透气、有利果子进行光合作用,花芽留多了个头小、品质差,留少则减产。”2月21日,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油蓬村精品水果园黄桃果种植基地,技术员张心弟一边讲解一边示范,10多个学员围在旁边,前倾着脑袋,目不转睛……
近年来 , 孟溪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工作重点 , 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扶持种植大户 , 以油蓬村为示点 ,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
油蓬村地处孟溪镇的东南部 , 距孟溪镇 4 公里,全村10个自然寨18个村民组,562 户2248 人,有耕地总面积 1500 亩 。截止日前,该村流转土地1100余亩,主要种植猕猴桃、黄桃、黄金蜜李、橘子等精品水果产业,覆盖全村所有农户,其中贫困户126户541人。
“我们村在 2016 年以前, 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由于大部分劳力和有的全家外出,加之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收入太低,自己种无劳力,造成全村大部分土地撂荒,3 年前镇里把我们村纳入全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示范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全面流转土地,拉开了全村兴产业、战贫困的大幕。”油蓬村委会主任吴华峰告诉笔者说,已栽种三年的黄桃,今年将进入挂果期,为提高水果品质、增加收入,特邀请松桃润丰公司技术来,先培训合作社管理员和部分贫困户果农,让其掌握技术后再对全村的果农进行培训。
据介绍,油蓬村为防止养懒汉现象发生,将改变3:3:4(贫困户占三成,村集体占三成,管理人员占四成)的分红模式为6:4,即贫困户所占三成股份改为贫困户资金池,由村两委集中管理,采取有劳动能力积极参加村里公益活动、靠勤劳脱贫致富贫困户,按相应比例享受分红,无劳动能力的贫困采取走访慰问的方式发放给贫困户,对于部分有劳动能力无故不劳动和不参加村里公益活动,只想吃空饷的贫困户懒汉不得享受分红,真正让靠勤劳脱贫致富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杜绝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懒惰思想现象发生。
今年58岁的陈开进,妻子患上类风湿、贫血症、脑积水等多种疾病,卧病在床十多年后,于2005年离世,儿子又在一次遇外受伤致残,小女儿还在大学读书,他家被识别为因病、因残、因学、缺技术的精准贫困户。油蓬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后,陈开进家的2亩田全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水果,他用流转的土地费买了一台旋耕机,以每亩100元价格为合作社耕地。现在他又在合作社参加务工,主要负责除草、除虫、施肥、剪枝等工作,每天工资60元,加上护林员每月800元工资,他月收入2000元以上。
“原以为留得多果子就长得多、产量高,通过培训才知道黄桃的枝条要展开、透光、通风,这样结出来的果子光滑、饱满、好吃,可以卖好价钱,收入才高。”陈开进说只有让村里合作社办得好,大家才有活干,有钱挣。
据了解,孟溪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平山、安山、矮屯、油蓬等15个村流转土地8000余亩,引进企业22家,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22个,发展茶叶、果疏菌、中药材等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同时还养殖鲥鱼、猪、牛等。
“我镇在发展产业中,采取‘以短养长’模式,即用百合、食用菌、养殖猪、牛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种植和养殖产业,补足茶叶、果树等多年见效的种植业,各村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大户带小户、党员带群众’的方式,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孟溪镇副镇长吴旺德说。
据了解,2019年是松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冲刺之年,该县已派出农、林、牧、技工等多名技术专家深入各贫困村,重点对种植、养殖、烹饪、苗绣、技工、家政等多领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农户都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使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用知识和技能脱贫致富。(龙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