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乔家庄村 131401.nync.com 欢迎您!
“穷惯了,以前哪里敢想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2016年就实现脱贫的农民李宝聚面对记者激动的说。
就像每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一样,临城县黑城乡东牟村村民李宝聚,以前只知道埋头苦干,“靠山靠地吃稀饭,收成全看老天爷。”东牟村以前是个依靠种植冬小麦、秋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贫困村,村民想出去务工又心疼家里的土地闲置。脱贫,是祖祖辈辈农民的心愿。
专业合作,家门口的致富经
如何让东牟村全村人脱贫致富呢?建档立卡贫困户供139户、559人要想脱贫,仅仅依靠个人的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脱贫,村党支部组织动员贫困户成立了牟龙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邢台润涛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养羊基地,依托专业合作,力争在家门口就能让农民脱贫致富。
仅有专业技术,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话。村里在引进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将每个贫困户的6000元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参与公司经营,由公司提供养殖场所、托养和技术支持,农户每年光分红就有480元。公司是自己的,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不仅如此,像李宝聚一样的农民,在种植玉米之余,也会把玉米秸秆送到“自家”的公司作为饲料,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每年农闲,村民还可以在就近企业打打零工,同样可以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技术都是公司提供的,我们操心的事儿少。村里还有光伏扶贫项目,每个季度可以拿到大约2000左右的分红,夏季多点冬季少点。”李宝聚开心地说。
东牟村养羊基地。(人民网实习记者 于洋摄)
抱团发力,绿了青山白了头发
像东牟村一样着重发展绿色经济努力脱贫的村庄,在整个临城县来说不在少数。临城县皇迷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2004年以来一些个体老板陆续进山开矿,虽然当地村民生活水平一时提高了,却付出了沉重的坏境代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痛定思痛,皇迷村决定整合资源、养山护山,将矿产资源统筹集约化管理,并争取到一次性800万元的补偿款,可补偿款的使用问题,又让村里犯了难。村民眼中人均1万元绝非小数目,但基于东牟村的具体情况,分钱到户并不利于脱贫致富的长期发展。
被村民亲切称为“老朝书记”的王振朝,顶住了来自身边的压力,通过连续几天的沟通交流,村民们被村干部做事创业、带富共富的劲头所感动,最终转变了想法同意跟着书记走集中发展道路,“老朝书记”还带头交回山场,带动村集体梯度开发荒山7000余亩,发展苹果、板栗、核桃等林果。
回想创业初期,老朝笑着说:“当时家里人也有不支持集中发展的,直到现在脱贫见了成效,家里关系才缓和,我没啥文化只知道多干实事儿,不管怎么说,能带着大家脱贫致富,值啦。”现在的皇迷村从“荒山荒冈”变成了“绿色海洋”,可记者注意到,刚刚51岁的“老朝书记”头发已经全白了。
皇迷村开荒种树已见成效。(人民网实习记者 于洋摄)
科技农业,临城的产业新名片
临城县县委书记宋向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大力帮扶下,临城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发展大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打造绿色经济,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
农业要走依托科技扶持的新道路,作为薄皮核桃品种种植、研发、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绿岭公司,已然成了是临城的一张绿色名片。绿岭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公司低价提供苗木、免费技术指导、保护价回收产品等方式帮贫困户脱贫、带合作社发展,探索出一条科技支撑的产业扶贫致富之路。
临城特产烤制的薄皮核桃。(人民网实习记者 于洋摄)
绿岭公司负责人高胜福告诉记者,通过国家机关工委的帮助,公司在北京市场的开拓事半功倍。“在定点帮扶方面,引导公司与临城县支角、东沟、槐树庄、南程村等村结成定点帮扶对象,积极协调绿岭核桃先进管理技术在贫困村的推广,协调1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落地,即使公司收益又让贫苦户增收。”高胜福说。
据临城县委副书记侯兵介绍,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在项目扶贫工程方面,帮助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亿余元,先后谋划推动临城火车站恢复运营、路网改造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京港澳高速连接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30多个项目。